范文参考网

范文参考网

佛教小故事

学习总结 1

【】

  佛教中一下篇幅短小的故事也有着很深刻的警示,寓意着生命的道理。

  佛教小故事篇一

  路要靠自己走

  丛林寺院里来了一位名叫心智的小沙弥,勤奋好学、聪明灵动,颇得通明禅师的器重。可是,心智刻苦禅修几年之后,居然不见长进,聪明依然,悟性无增。

  心智对自己似乎也失去了信心,有一天,他独自找到通明禅师,央求师父为他指引开示。年迈的通明禅师认为自己年老体弱、来日无多,也正想开示、点化一下自己的爱徒。于是,不顾自己腿脚失健,硬撑着领心智再次行脚觅道。

  当师徒二人来到一座非常狭窄的桥时,心智看师父晃晃悠悠走路的样子,怕师父走路不稳掉到河里去,就赶紧去搀扶通明禅师。通明禅师执意不让弟子搀扶,对心智说:“路要靠自己走,桥要靠自己过,气要靠自己喘,水要靠自己喝……你不要管我,我自己过去。”

  通明言下,心智豁然开悟。

  求学之路、人生之路上,无论遇到怎样卓越的导师和先贤,前进的道路和走向成功的桥梁,最终还得靠自己过去。

  佛教小故事篇二

  心如虚空,量周沙界

  韩国代表佛宝的通度寺(因收藏佛陀穿过的袈裟),拥地两千余甲,另一代表法宝的海印寺(因收藏藏经木刻版全部),拥有土地四千余甲。这两寺的禅者,在行脚的途中认识,他们就结伴同行。途中,坐在一棵树下,谈起自己的常住(寺院),便互相比较起自己常住的大。

  通度寺的禅者先开口说:「我们通度寺之大及住众之多可能在全国第一。」

  海印寺的禅者不信似地问道:「何以见得?」

  通度寺的禅者解释道:「我每次当行堂(供应饭菜),必得坐船去舀汤呢!」

  海印寺的禅者也不甘示弱地说:「我们海印寺才大呢!可以说,在韩国的寺院丛林,没有一个比得上海印寺!」……

  通度寺的禅者也不信,用怀疑的口气问道:「何以见得呢?」

  海印寺的禅师想了一下,说道:「我们在海印寺上厕所大解时,要等三分钟后才能听到粪便掉到粪池的声音。」

  这时想不到另外一棵树下坐着代表僧宝的松广寺(历代以来,此寺被各王朝加封过的有十六位国师)的一位禅者,很不以为然地说道:「我们松广寺才大啦!我们常住的禅者个个拥有了虚空,你们能走得出虚空吗?」

  谁大?禅者的口气都很大,所谓「心如虚空,量周沙界。」这不愧就是禅者的境界了。

  佛教小故事篇三

  觉悟不能代替

 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,曾开示弟子道:“我入灭后,你们不可将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!”

  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:“身为弟子的我们,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?”

  临济禅师问道:“那么,假如有人问起:道是什么?你们要如何回答?”

  惠然禅师马上就学着临济禅师一向教导学人的方法,高声大喝!

  临济禅师非常不以为然地说道:“谁能想象,我的正法眼藏,以后却在这些大喝一声的人处灭却!说来真叫人伤心!”

  说完,就坐在法座上端然而寂,时为唐咸通七年。

  临济禅师入灭后,惠然禅师非常不解地说道:“老师平时对来访者都大喝一声,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着老师也大喝一声呢?”

  临济禅师忽然又活回来:“我吃饭你们不能当饱,我死你们不能代替。”

  惠然禅师急忙跪叩说道:“老师!请原谅,请住世给我们多多指导。”

  临济禅师大喝一声,说道:“我才不给你们模仿!”

  说后,临济禅师真的就入灭了。

  禅者,最不喜欢人模仿,所谓依样画葫芦,终究不像原样。黄檗禅师的棒、临济禅师的喝、赵州禅师的茶、云门禅师的饼,各家接待学人有各家的家风,不是依样可学。禅者要能“上无片瓦盖头,下无寸土立足。”一切都要自家重新来过。

佛教小故事